陕西眉县发挥各类人才作用,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——人才聚起来 产业强起来

作者:人民日报  发布时间:2024-04-25  阅读次数:
以产聚才、以才兴产、产才融合。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着力发展猕猴桃产业的过程中,各类人才施所能、显身手,推动猕猴桃种得好、长得壮、卖得俏。日前,本报记者走进眉县,倾听这里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乐章。

  ——编  者
  秦岭北,渭水畔。当下正是猕猴桃抽梢孕蕾之时。若是秋季到陕西省眉县,可见一颗颗猕猴桃挂满枝头,果农们忙着采摘装箱,堆成小山的猕猴桃被有条不紊地分拣包装,运往全国各地。
  目前,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30.2万亩,占陕西省的1/3,年总产量超53万吨、综合产值超60亿元。猕猴桃产业覆盖全县91%的农户,占农民收入来源的80%。
  认准一业,繁荣一县,富裕一方。30余年来,一批发展引路人、产业带头人、政策明白人扎根于此,种出了可口的猕猴桃,卖出了增收的“金果果”。
   在试验站,农技专家——
  推动先进农技进村入户
  在眉县,只要是种猕猴桃的,没人不知道刘占德。
  58岁的刘占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。他头发花白,走路带风,将记者引到猕猴桃试验站的国家猕猴桃育种创新基地内,停在一片猕猴桃林旁。“这个新品种,我们已经研究了10年,今年可以推向市场。”他看着这片果树,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。
  今年是刘占德在试验站的第十六个年头。
  自2006年起,眉县人民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实施“眉县猕猴桃产业化科技示范与科技入户工程”,通过抓点示范、培训果农等方式,促进眉县猕猴桃标准化、产业化发展。建立猕猴桃试验站便是举措之一。
  眉县位于秦岭北麓半丘陵地带,自然条件对于猕猴桃的糖分积累恰到好处。然而那时,进口猕猴桃可以卖到10元一个,眉县猕猴桃的田间收购价平均每斤只有1.5元。
  “我希望咱们农民辛苦种出的果子也能卖出好价钱。”刘占德走出校园,扎进了果园。2007年,刘占德先赴海外学习猕猴桃全链条技术经验,又在眉县调研走访,终于明白,本地猕猴桃缺的是管护。“由于缺乏科学管理,猕猴桃枝干长得‘披头散发’‘弯腰弓背’,果子怎么可能好呢?首先需要提高眉县猕猴桃种植的规范性。”刘占德说。
  一条土路,一间小屋,刘占德在初具雏形的试验站安顿下来。“晚上能听到猫头鹰的叫声,刚开始,一个人住都有点害怕。”在这里,刘占德把学到的先进技术和当地情况结合,总结出大棚架形、果园生草、充分授粉、合理负载等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的10项关键技术。
  起初他向群众推广,遇到了困难。听到让果园生草,果农们直摇头:“谁家田里有草,那说明这家人是懒汉咧!”
  怎么办?2008年,刘占德在金渠镇田家寨村建起了5个猕猴桃种植示范园,他先说服一些乡亲,按照技术指导种植。其他乡亲看着示范园里猕猴桃的长势,再回头瞅瞅自家猕猴桃的情况,渐渐便主动向刘占德请教起来。
  一传十,十传百。眉县涌现出一个个猕猴桃种植示范园、示范村。刘占德与团队也形成了“1+2+2+N”技术推广工作组模式,即“一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+2名眉县农技干部+2名乡土专家+N个职业农民”,技术顺利进村入户。“精准示范,稳步推广。”刘占德这样总结。
  10余年过去,刘占德带领团队在试验站建起了猕猴桃种质资源圃,培育出6个新品种,研发出一套优质壮苗快速繁育体系,主持完成了《猕猴桃标准综合体》,并作为猕猴桃种植地方标准在陕西全省推广。
  曾经的小屋,已经扩大为集种质资源保存区、品种杂交选育区、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区和新技术示范展示区为一体的试验站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派10余名专家常驻眉县。
  近年来,陕西省猕猴桃研究所、陕西猕猴桃专家大院等科研推广机构相继落户眉县。由齐峰果业等15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3家科研推广单位发起成立的眉县猕猴桃学院,3年来培训果农23万人次。
   在万亩果园,青年新农人——
  将实用农技推广开来
  “下地很快就晒黑了,你瞧,过去我很白呢。”张育皮肤黝黑,咧嘴一笑,一口白牙。
  这名小伙子远近闻名。他制作的短视频专门讲解猕猴桃种植的各种问题,他担任理事长的眉县猕乡缘猕猴桃专业合作社,为眉县当地3万多亩猕猴桃提供技术服务。
  4年前,在福建福州做老师的张育总听父亲在电话里念叨:“现在村里种猕猴桃的都是60后,以后要给谁来种啊。”
  父亲的担忧,张育记在心上。儿时跟随父亲在猕猴桃树下玩耍的回忆不时涌上心头。2020年底,张育和妻子卖了房,回到眉县的田野里。“我不是想简单地包几亩地。我们可以培养一支社会化服务团队,把小农户做不了、做不好、做了不划算的生产内容承担起来。”张育说。
  张育的父母从事农资农机销售工作20余年,十里八乡谁的种植技术好,老两口一清二楚。“不少农技老把式都是老相识,听说我要做服务乡亲的事,大伙儿热情极了。”很快,张育拉起了一支由乡土种植技术带头人组成的服务队。
  服务什么?服务队提供专业设备,免费为果农进行土壤、花粉、果实等检测,技术人员再依检测结果提供土壤改良、配肥、授粉等技术服务。服务队还推出了“一园一方案”的托管服务,实现标准化管理。用张育的话说:“我们就是果园的‘医生’,田间服务就是对果园‘体检’‘诊断’‘对症下药’。”
  “不光是果园‘医生’,还是‘营养师’嘞!”营头镇上第二坡村村民荔跃华抢着说。
  老荔家里种了5亩猕猴桃,前几年产量少、裂果多,老荔便找到了张育。现在,荔跃华家的果园档案还储存在张育的电脑上。档案内容显示,老荔家的果树由于树龄老,有根腐黄化的问题,需要精心调养。合作社精心照管:调制复合型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,果树萌芽展叶时科学抹芽、摘心,留好壮芽,果实成熟期对树体补充钙、镁及相关微量元素……在荔跃华看来,都是“奇招”。
  问题迎刃而解。荔跃华又来找张育,一进门便把一大包花生瓜子放上桌,说:“今年我这桃呀,在村里‘挑着’(最好)嘞!以后啊,叔给你宣传!”
  张育的合作社还引来更多有学历有知识的年轻人。“我们以前是靠经验总结技术,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,现在人家把原理讲明白了,还能改进。”老把式们竖起大拇指。短短几年,张育的合作社累计帮助农户增产猕猴桃超200万斤。
  近年来,眉县每年有计划地引进农业技术、科技管理、物流运营等各领域人才。目前,眉县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9个,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30多项。全县300余名返乡创业人才借助园区发展平台创建猕猴桃网络销售创业公司70余家。
   在眉县,相关从业者——
  着力塑造和擦亮品牌
  眉县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金娥办公室的书架上,书籍摆得满满当当。
  从宝鸡农校毕业后,杨金娥的工作就和猕猴桃产业紧紧绑在一起。但有次到外地参加活动,被问到猕猴桃为什么好时,杨金娥却语无伦次。“知道怎么种,却不会宣传。如何让眉县猕猴桃走出去?”
  不光得懂技术。从那以后,杨金娥钻进了书里,只要看到和眉县历史、猕猴桃典故相关的,都留心记下。现在,面对记者、客商,她能讲得头头是道。“我不只是技术员,也是宣传员。”杨金娥说,“塑造和擦亮品牌,耐心比决心重要。”
  不只是杨金娥。多年来,为了叫响当地猕猴桃品牌,眉县想了许多办法:从举办猕猴桃国际贸易与技术交流会,到举办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;从眉县人跑马拉松时穿带有猕猴桃标识的服装,到举办主题征文大赛……各方一起出力,共同塑造眉县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。
  近年来,眉县持续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等。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史晓峰说,眉县将用好眉县猕猴桃科创中心、猕猴桃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等平台引进人才,推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工作,加大物流冷链设施建设力度,加强果品贮藏、智能化分选、冷链运输能力,推动眉县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  140多位技术专家扎在科研一线,6.7万余户果农忙碌在果园中,8200余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“眉县猕猴桃”品牌形象店、电商平台推广品牌,每年有10万人次参与农民科技培训……以产聚才、以才兴产、产才融合,越来越多的人共同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甜蜜故事。

上一条:眉县:“产业+高校”画出校地合作最大同心圆 下一条:眉县6户猕猴桃果业重点企业赴杨凌高校开展引才宣传活动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