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交大城市学院“红旅医心·乡韵传承”实践团:以青春之力带动健康生活

作者:张书玮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02  阅读次数:

近日,西安交大城市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分别与眉县中医医院、眉县首善街道滨河社区签订合作协议,共建实践基地。而促成这一合作的,是一支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的12名学生。

2025年7月初,他们组成“红旅医心·乡韵传承”暑期社会实践团,来到眉县开展志愿服务。通过进社区义诊服务、开展健康状况调研、拍摄文旅短视频等方式,把自身所学用于基层所需,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、展示乡村发展成就。


康复服务进社区,居民老病根得到缓解

在平阳社区,队员们化身“健康管家”支起简易诊疗台,拿出理疗工具,为居民提供血压测量、血糖检测等基础项目。测血压时,有人细心叮嘱“您这血压稍微有点高,平时少盐少糖”;量血糖后,不忘提醒“空腹数值正常,三餐也要注意规律”。更以中医适宜技术送上特色服务:针对颈肩酸痛的中老年人,用艾灸温通经络、刮痧疏解淤堵,配合专业推拿手法缓解肌肉紧张,不少居民做完后连称“肩膀轻快多了”“小伙子手法真不错,脖子舒服多了”。

几天的驻点服务让社区里的烟火气中多了份青春的暖意,也让“医心为民”的理念在实践中愈发清晰。此外,在迎宾社区和滨河社区,团队还为社区工作人员开设健康小讲堂,结合久坐办公的职业特点,讲解腰椎保护、眼部放松方法,现场演示简易拉伸动作,让忙碌的基层工作者学到实用的健康知识。

用镜头“捕捉”美景,化身文旅“推介官”

红河谷森林公园的葱郁山色、扶眉战役纪念馆的红色记忆、千亩荷塘的夏日风光、张载祠的理学底蕴……三天里,白天队员们手持设备穿梭于山水人文之间,用镜头捕捉眉县的自然之美与历史厚度,晚上剪视频、配文案,让静态景观成为可传播的动态文化符号。

为了让视频受到更多的关注、得到更多播放,在拍摄过程中,队员们反复试验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技巧。一会儿多人在同一个位置行走,一会儿多人进行动作互动,一会使用延时拍摄,晚上在剪辑时又反复讨论,寻找最好的呈现方式,把最好的作品向平台投稿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终“品山水文脉、忆峥嵘岁月”的视频在西安交大城市学院的学校校园网、学院公众号等多个平台播放,浏览超过2万次,帮助青年学子和全校师生了解眉县、走进眉县。

用脚步了解居民健康,坚定初心信念

队员们在义诊间隙发放300份问卷,结合血压检测数据,深入分析患病群体特征:发现6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较高,且多与饮食偏咸、缺乏运动相关;部分中年群体因工作压力大,存在血压波动却未及时干预的情况。调研还收集到居民对慢病管理的需求,如希望定期开展健康讲座、建立家庭医生联系机制等,为后续形成针对性健康报告奠定基础。


调研中,遇到的老党员李爷爷,他卷起裤腿说:“我这老寒腿几十年了,年轻时候做村干部,带头修水渠、平土地,冬季没有做好保暖,上了年龄一遇到阴雨天气就不舒服。”

听说了李爷爷的经历,队员小张立即为他理疗,和老人拉家常。过了一会,李爷爷试着抬了抬腿,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,为队员们点赞:“你们这些娃娃,把专业用到了老百姓心坎上,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。” 这番话让周围的队员们心头一热,更坚定了自己钻研学业、提升技术,更好为百姓服务的信念。

七天的眉县之行,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土地,用服务传递温情,在红色记忆中筑牢信仰,在乡土文脉中汲取力量,不仅是一次青春的行走,更是一场与时代同频的成长。



 

下一条:眉县举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-眉县人民医院医联体交流座谈会暨签约授牌仪式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