眉县:学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 绘就乡村新风貌

作者:杨瑞杰  发布时间:2024-12-12  阅读次数:

今年以来,眉县围绕产业美、环境美、治理美、生活美、党建强“四美一强”目标,充分吸收“千万工程”经验精髓,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,“千万工程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。 

强化党建引领,筑牢乡村振兴“强堡垒”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“头雁效应”,动员和组织广大村民、党员干部、社会各界参与,扎实开展深化党建引领夺标“四美”红旗村活动,建设第二批“四美”红旗村18个,推动各村级党组织在基层治理、塑造淳朴民风、产业布局发展、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取得实效。严格落实“四个一”整顿机制,扎实开展软弱涣散村集中整治,常态化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“擂台赛”,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。

强化统筹谋划,构建协同推进“新格局”。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强化“一盘棋”思想,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、高效推进。成立高规格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,下设多个专项小组,涵盖垃圾处理、污水处理、农村改厕等多个领域。制定“四美一强”41项建设指标,通过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,明确了整治目标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,推行严格的日常抽查、月度督查、季度评比和年度考核制度,形成了“党政主导、部门协同、群众参与”的强大合力。

强化项目驱动,激发乡村发展“新动能”。坚持以项目为抓手,对标创建指标,突出“补短板、强特色”,谋划项目,争取资金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积极探索市场化、社会化投入机制,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。深入实施中央、省、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点项目,百贤酒业5000吨猕猴桃原浆生产线、百泽异美园1.2万吨气调冷库、秦硕5000吨冷链集配中心、云果3000吨冷链集配中心等一批大型项目开工建设,全面启动10个高标准示范园建设以及3000亩低效果园改造、3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建设,奖补8个果业示范园资金341.5万元,辐射带动全县果园建设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。

强化卫生整治,美化人居环境“新面貌”。秉持系统思维的理念,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进行谋划和推进,合理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和治理重点,科学选择农村改厕、垃圾及污水处理模式,健全完善农村改厕、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、施工建设、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,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更科学规范。全域开展“垃圾不落地、眉县更美丽”城乡环境集中综合整治活动,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四季战、节日战等活动,推动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,今年以来,清扫道路800余千米,清理美化主要交通沿线绿化带170余千米,清理各类垃圾1800余吨,完成乡村绿化面积400余亩,人居环境改善明显,城乡容貌焕然一新。

强化三治融合,探索乡村治理“新经验”。推行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,建成县镇两级矛盾调解中心,规范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议事协商制度,充分运用“一事一议”民主决策机制,让农民全程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、建设、运营和管理,实现矛盾纠纷“一站式接待、一单式服务、一揽子解决”。采取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,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评比、环境卫生黑红榜、卫生星级管理等活动,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持续推进村(社区)网格与警务网格相互融合,有效衔接97个警务网格与974个社区网格,推动“警格”与“网格”深度融合,平安眉县建设迈向更高水平。 

强化工作保障,推动环境整治“新常态”。统筹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易地扶贫搬迁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123.3万元,争取中央及省、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资金3534万元,坚持农民主体、政府推动、社会参与,形成农村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工作机制。创新政府支持方式,采取以奖代补、先建后补、以工代赈等方式,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坚持建管用并重,建立农村卫生厕所智能管护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等长效机制,保障设施正常运行。建立“周通报、月调度、季点评、年考核”工作推进机制,加强日常督导检查,营造了比拼赶超、争先进位的浓厚工作氛围。

上一条:眉县汤峪镇:学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条:眉县:“三力”齐发助推村集体经济量质齐升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