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以来,眉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,通过不断创新观念、拓宽路径、完善机制,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由“小步走”到“快步跑”、“一村富”到“共同富”。
观念之变,从“等靠要”到“比着干”。坚持“书记项目”不动摇,鼓励各村党组织负责人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“自谋出路”。实施“头雁培育”行动和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,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政策要求纳入“必修课”,组织“走出去”“取经”20余次,以“接二连三”、做强“土特产”、农旅融合等思路理念“富脑袋”。开展4期“擂台比武”,“晾晒成绩”破除“守摊”思想,营造“比学赶超”浓厚氛围。扎实推进“削薄增强”行动,选派120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、出谋划策,组织县镇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专题调研、建言献策,协助完成“输血式”帮扶到“内生式”发展的蜕变。
路径之变,从“一租了之”到“多元发展”。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纳入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,以优化“输血”质量,提高“造血”效益为出发点,统筹各涉农部门向39个不同类型的党建重点村投放基础设施、农业配套等项目64个,夯实村级发展基础。协调农业农村局、乡村振兴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项目包装指导和入库筛选,加大对优质产业化项目的支持。联合教体、卫健等部门盘活闲置校舍、卫生院的土地、房屋等资产26处,优先保障重点产业用地需求。创新“党建+金融”模式,推动村镇银行为36个示范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2.5亿元,为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注入“资金活水”。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逐步脱离以往集体资产、资源“一包了之”的低层次、低效益模式,因地制宜探索建成青化村果蔬加工、楼观塬村油脂压榨、豆家堡村粉条生产等农副产品加工厂10个,形成河滩村民宿经济、保安堡村“物业经济”等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新业态,实现集体产值持续倍增。
机制之变,从“单打独斗”到“抱团发展”。围绕破解“小弱散”难题,鼓励要素整合、主体联合。通过龙头企业连带、重点项目捆绑等形式,创新“村村联合”“村企联合”“村社联合”的“三联共建”模式,有效整合人才、资金等关键要素,促进发展模式从“分散式”向“抱团式”转变,推进集体经济市场化、规模化。聚焦眉县“一县一业”猕猴桃特色产业提质增效,成立“猕”才党支部10个,聚集产业链各类人才1250名,实现人才精准对接。汤峪镇小法仪等6个村实施联营联建,集中打造高标准猕猴桃物流园,每村实现年分红6万元以上。营头镇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畜禽养殖,由眉县恒盛鑫肉鸡养殖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,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共同发展自动化肉鸡养殖,年出栏达500余万羽,各村集体经济年均突破10万元。